《藏學學刊》旨在搭建藏學研究的學術交流平臺。于2005年創刊,主要刊登有關論文、書評、譯文等,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勢,敢于爭先,是一本綜合性半年刊。
[1]來稿須為作者本人原創學術論文,且未公開發表,稿件內容要求文字精煉、層次清晰、觀點鮮明。來稿確保不涉及保密、署名無爭議,因文字、引注、圖片等引發的觀點或版權問題,皆由作者本人承擔。
[2]標題序號:可按四級小標題的格式寫:一、(一)、1、;一級、二級標題另起段,正文另起段;三級、四級小標題另起段,但正文接排;正文內序號用①……②……等。
[3]計量單位實行國務院1984年2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并以單位符號表示。組合單位符號中表示相除的斜線多于1條時應采用負數冪的形式表示。
[4]參考文獻:本刊要求所有參考文獻按照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做實引,在引用處用上角標的形式標注,如“[1]”、“[2]”等。
[5]嚴格遵守國家保密規定。投稿時需將加蓋單位保密委員會公章的保密審查證明掃描件上傳至網站。稿件錄用后,需將保密審查證明原件提交編輯部。
[6]引文引完整的一段話,引號的句號在引號內;引不完整的一段話,即文字前面不是句號或文字從句中引,句號在引號外。引文最后如是感嘆號、問號,一般放在后面一個引號里面。
[7]中文關鍵詞標注3個以上,選詞要規范;英文關鍵詞與中文關鍵詞一一對應,英文縮寫應在第一次出現時先給出全稱。
[8]屬于課題基金項目的成果或論文,請在首頁注明基金項目類別、課題項目名稱及編號。如有鳴謝文字請附于文末。
[9]作者署名:多位作者之間以逗號分隔;作者來自不同單位的,在作者名右上角注l,2…,單位分別標注,以分號隔開。并在作者單位名稱前標注1.2--工作單位、所在省市名、郵政編碼,加圓括號置于作者署名下方。
[10]注釋請置于正文內(加圓括號);參考文獻請按本刊格式要求進行標注,不要采取腳注、尾注形式,直接按序列于文末即可。
立即指數:表征期刊即時反應速率的指標,即該期刊在評價當年刊載的論文,每篇被引用的平均次數。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數占該刊總被 引次數的比例用以測度某期刊學術交流的廣度、專業面的寬窄以及學科的交叉程度。
影響因子:指該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證該刊前兩年發表論文的次數,與該刊前兩年所發表的全部源論文數之比。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四川大學 | 149 | 考古;藏彝走廊;佛教;藏族;英文 |
西南民族大學 | 21 | 農區;文化;古藏文;藏族;音樂 |
哈佛大學 | 15 | 英文;語言;PO;藏學;藏族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12 | 英文;考釋;藏傳;造像;治國 |
故宮博物院 | 12 | 曼荼羅;乾隆;瑜伽;佛教;藝術 |
西藏大學 | 11 | 石刻;松贊干布;摩崖;佛教;碑刻 |
北京大學 | 10 | 轉法輪;古道;法輪;佛教;藝術 |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 | 10 | 藏彝走廊;四川藏區;民族;藏區;生態 |
南京師范大學 | 9 | 唐蕃關系;墓志;敦煌藏文;遺址;P |
蘭州大學 | 8 | 藏族;道場;政府;政府組織;地方性知識 |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一環路南一段24號,郵編:610065。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