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勢,敢于爭先,是一本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刊物。為國內外學者提供一個探討東亞文化、西方文化以及兩者之間相互作用和影響的研究平臺。作為一本省級期刊,體現了其在國內乃至國際上的認可度。內容廣泛覆蓋了從歷史到當代的各種文化現象,包括但不限于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習俗等方面的研究。特別地強調不同文化間的對話與交流,鼓勵采用多學科的方法論來審視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樣性問題。
除了傳統意義上的文化研究外,中外文化還關注新興領域如數字媒體時代下的文化傳播方式變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策略等議題。這使得期刊能夠緊跟時代步伐,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也不失創新精神。此外,為了加強國際合作,經常邀請海外知名學者擔任客座編輯或參與審稿工作,確保所刊登內容具有國際視野。總的來說,中外文化不僅是一個展示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也是一個匯聚來自世界各地學者智慧的思想交匯點。憑借其開放性和前瞻性,已成為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互鑒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在中國乃至更廣泛的學術圈內享有良好聲譽。對于希望了解當前文化研究動態或尋找靈感進行相關課題探索的研究人員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資源。
[1]參考文獻:文中如有序號,要與文后序號一致,用[1]…[2]…標注,未標注序號的文獻列于標洼序號的文獻之后。
[2]基于委托課題形成的論文,需征得課題委托方同意公開發表。杜絕為規避重復率檢查采取變相抄襲行為。因抄襲等原因引發知識產權糾紛,作者將負全責,編輯部保留追究作者責任的權利。
[3]著作權清晰,不存在任何分歧。視角新穎,具有原創性、學術性和科學的嚴謹性。
[4]引用報刊資料,請注明作者姓名、文章標題、刊名、刊期 ;引用書籍資料,請注明作者姓名、書名、出版社、出版時間和頁碼 ;引用互聯網資料,請注明作者姓名、文獻名、網址和時間。
[5]引文標示應全文統一,采用方括號上標的形式置于所引內容最末句的右上角,引文編號用阿拉伯數字置于半角方括號中,如:“……模式[3]”。
[6]行文中的注釋可使用腳注,注釋應是對正文的附加解釋或者補充說明,每頁連續編號,腳注符號用①②……,如果參考文獻中已經有完備信息的,可采用文中簡注,注釋內容置于( )內。
[7]為保證期刊的質量,對于所有的論文,將邀請2位專家評議確定提出意見。然后根據評審意見,由本刊編委會確定用稿意見。確定最終入選文章。
[8]來稿請附中英文對照的摘要(300~500字左右),客觀真實地反映論文的內容;關鍵詞用5~8個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
[9]插圖盡量簡潔,反映論文所必需的內容,避免相互重復或與正文重復。一般不超過6~8幅,具體視篇幅和內容而定。
[10]文末請附作者詳細聯系方式(真實姓名、工作單位、地址、郵編、電話、電子郵箱等),以便及時聯絡。如愿附上作者個人簡況,甚是歡迎。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重慶市沙坪壩區壯志路33號 ,郵編:400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