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研究》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勢,敢于爭先,是一本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刊物。旨在搭建一個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促進相關領域內的學術研究與對話。該刊不僅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學術影響力,也在國際上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全面展示這一時期的多樣面貌和發展脈絡。此外,期刊還特別關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鼓勵采用新的理論視角和研究工具來探索這一時期的復雜現象。
在學術質量和規范方面,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研究堅持高標準,所有投稿均需經過嚴格的同行評審過程,以確保內容的準確性和創新性。編輯部對文章的選題、論據、分析方法及結論都有明確的要求,力求每一篇文章都能為讀者帶來深刻的見解和啟發。期刊還特別強調對原始文獻的利用和解讀,倡導基于一手資料的研究。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研究以其高質量的學術內容、嚴謹的審稿流程和廣泛的影響力,成為該領域內不可多得的重要學術資源,對于推動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研究的深入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1]正文章節標題占一行,用黑體,小標題獨占一行,前空兩格,且一律用阿拉伯數字 (從1開始) 表示,形式為1.1 1.1.1 1.2……2.2.1 2.2……
[2]題名:要求準確,精練,易讀,用詞規范,一般不超過20個字。盡量不用副題名,不宜用阿拉伯數字開頭,不用代號和商品名。
[3]摘要應具備以下4項內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過程、試驗結果及主要結論;應有獨立性和自明性,注意突出研究工作的創新點;篇幅約為200~300字。
[4]注釋采用腳注,一律置于當頁腳下,采取1、2、3……的標號,通篇連續排號。不用尾注、文末參考文獻的形式。
[5]詳細文獻出處作為參考文獻列于文后,以作者、出版年份、書名(或文章名)、出版地點、出版單位(或期刊名)排序。
[6]正文中不需重復表和(或)圖中的數據,但應對圖表的意義、特點和重大發現做必要的闡述,同時應有相應文字,如“見表1”、“如圖1所示”等字樣指示圖表的位置。
[7]稿件應具前瞻性、獨創性和科學性,要求資料真實、論點明確、結構嚴謹,文字通順、精煉。審稿周期為三個月,三個月內未收到答復,作者可自行處理。
[8]作者所投稿件應為獨立研究的原創成果,無違法、違紀內容,不涉及任何知識產權糾紛。若為多個作者的共同成果,應征得其他所有作者同意,并協商好排名次序。
[9]基金項目名稱應按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正式名稱填寫,多項基金應依次列出,其間以分號“;”隔開。
[10]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作更動;作者單位名稱和郵政編碼腳注于同頁左下方。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杭州天目山路148號,郵編:3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