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史雜志》于1947年創刊,主要刊登有關文物與考古、爭鳴與論、史料與文獻、當代名醫、書評、醫林散葉等,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勢,敢于爭先,是一本公開發行的綜合性雙月刊。
《中華醫史雜志》以醫史、科技史研究和教學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本刊所刊論著大部分為國內或國際上首次報告,反映我國醫史研究的最高、最新水平,獲得國內外讀者的好評。
[1]參考文獻列在文末,以中括號編碼,按照文中引文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不單獨分中外文。同一文獻只出現一次。禁止將一部參考文獻標注多個序列號。英文參考文獻中的書名用斜體。
[2]第一作者簡介應在篇首頁地腳處注明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職稱、學歷及從事專業。
[3]論著須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結論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
[4]各級標題依次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如1,1.1,一般以1~2級為宜(宜少不宜多)。
[5]投稿論文須為原創論文,且文中全部或部分內容從未以任何形式在其他任何刊物上發表,不存在知識產權等問題,不包含任何違反法律法規以及侵害他人權益的內容。
立即指數:表征期刊即時反應速率的指標,即該期刊在評價當年刊載的論文,每篇被引用的平均次數。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數占該刊總被 引次數的比例用以測度某期刊學術交流的廣度、專業面的寬窄以及學科的交叉程度。
影響因子:指該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證該刊前兩年發表論文的次數,與該刊前兩年所發表的全部源論文數之比。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中國中醫科學院 | 358 | 中醫;醫史;本草;醫史學;醫史文獻 |
中國中醫研究院 | 120 | 中醫;醫學史;中醫藥;醫史;藥學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111 | 中醫;傷寒;傷寒論;本草;《傷寒論》 |
上海中醫藥大學 | 94 | 中醫;醫史;博物;博物館;醫學史 |
北京大學 | 67 | 醫學史;醫史;醫史學;西醫;人文 |
廣州中醫藥大學 | 66 | 中醫;新中國;清代;教育;針灸 |
山東中醫藥大學 | 61 | 中醫;傷寒;傷寒論;《傷寒論》;醫史 |
哈爾濱醫科大學 | 59 | 鼠疫;教育;醫學教育;防疫;細菌戰 |
安徽中醫藥大學 | 53 | 本草;本草圖經;《本草圖經》;本草考證;藥材 |
中華醫學會 | 46 | 中華醫學會雜志社;新聞;聲明;一稿兩投;新聞報 |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東直門內南小街16號,郵編:1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