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歷史與傳統文化論叢》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勢,敢于爭先,是一本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刊物。立足于深厚的中華文化土壤,旨在通過對歷史文獻、考古發現、民俗文化等多個維度的深入研究,揭示中華文明發展的脈絡,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它不僅是學術界交流研究成果的一個重要平臺,也是向廣大讀者展示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寶庫的一扇窗口。覆蓋了從先秦到近現代各個時期的歷史研究,涉及哲學思想、文學藝術、宗教信仰、科學技術等多個方面。
每期都會圍繞特定主題或專題展開討論,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撰文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同時也鼓勵年輕學者提交創新性論文,以此促進學術界的活躍度與多樣性發展。此外,中華歷史與傳統文化論叢還特別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與保護工作,通過刊載相關文章來提高公眾對于這些寶貴遺產的認識水平和支持力度。它強調將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在回顧過去的同時思考如何讓古老的文化智慧服務于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通過這樣的努力,期刊希望能夠激發更多人對中國歷史的興趣,進而加深對中國乃至整個東亞地區文化傳統的認識和尊重。
[1]參考文獻:論著文章要求15條以上,主要引用近3~5年內的新文獻。按GB7714-87《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
[2]論文如果是基金項目、國家、省部級教育教學科研立項課題成果,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或上述立項的成果,需在文章標題右上角插入腳注,并在腳注中注明項目名稱及編號(若文章無此項可省略)。
[3]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加副題名,應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語、字符、代號以及結構式和公式。
[4]摘要應反映論文主要論點及創造性內容,包含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四要素,以300~400字為宜;關鍵詞5-8個,反映論文實質內容,便于檢索。
[5]內容要求觀點鮮明、新穎,論據充分、有力,結論正確,具有原創性,反對抄襲、偽造或一稿多投。
[6]稿件注釋著作類包括作者、著作名稱、出版社、出版時間、頁碼;古文獻可在作者前加時代;譯著可在作者前加國別;論文類包括作者、論文名稱、期刊號。來稿請一律采用尾注形式。
[7]前言:主要概述本文的立題依據、研究思路、實驗基礎及國內外現狀,并應明確說明本文研究目的、創新性或特點等。
[8]文稿的首頁末注明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籍貫、性別、職稱、學位、專業研究方向及論文屬何項目、資金來源。
[9]來稿選題應把握已有研究進展,提出所需研究的科學問題和實踐或政策意義,要有方法與理論等方面的創新性。
[10]圖表應少而精,能用文字說明的不用表,能用表說明的不用圖。圖表的標題及文字說明均用中文。表用三橫線表,表內同一項目(指標)數據要求小數點后位數一致。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鼓樓西大街甲158號,郵編: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