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館》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勢,敢于爭先,是一本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刊物。一直致力于推動我國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館(站)領域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關注和反映我國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館(站)領域內的重大現實性問題。不僅注重學術理論的深度探討,也強調實踐案例的分享與推廣,旨在促進文化館(站)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作用發揮,推動文化館(站)的創新發展和服務能力提升。
雜志關注優秀群眾文藝作品的創作、群眾文化品牌的建設、群眾文化活動的創新機制等。編輯部會對所有來稿進行學術不端檢測、參考文獻審校等初步審核,通過初審的稿件將進入同行專家評審階段。最終,通過復審和終審的稿件將被錄用并發表。自創刊以來,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作為文化館行業的權威期刊,它不僅為文化館(站)從業者提供了寶貴的學習資源,也為相關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未來,中國文化館將繼續秉持開放、創新的辦刊理念,進一步提升學術質量和影響力,努力成為國內外了解中國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重要窗口。
[1]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按文獻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以不少于10條為宜。直接引用須標注具體頁碼,概述性引用可標注頁碼范圍。
[2]前言應充分說明研究工作的背景、意義、本文擬解決的問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引出重要文獻,全面評述相關研究工作,突出本工作的重要性和創新性,不要忽視國內同行的工作。
[3]表格請排為三線表,標注表序號、表題名(應有自明性)、表項名稱,表項指標值;線圖和照片應科學合理、規范清晰。
[4]引言一般勿超過250 字。概述本題的理論依據、研究思路、實驗基礎及國內外現狀(可列出主要的參考文獻),并應明確提出本文目的。
[5]中文題名一般不允許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以加副標題。要求有作者署名,工作單位全稱及其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市、縣,郵政編碼等信息。
[6]來稿應說明研究問題的切入點、創新點;引用他人的成果,須注明出處;引證不能用來構成本人論文的主要或實質部分;不得一稿多投或變相重復發表。
[7]為便于匿名審稿,請另頁注明作者姓名、性別、出生年份、最后學位、職稱、工作單位、通訊地址,電話號碼、E-mail等。
[8]文稿凡屬基金資助項目,應寫明基金項目名稱及項目編號,基金項目名稱應按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的正式名稱填寫,投稿時附基金項目證明復印件,本刊將優先錄用和發表。
[9]本刊倡導旁征博引,凡是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時做到應注盡注。須在引文結束處右上角用“①②”的數字標出,并將引文出處列于當頁地腳處(應用工具欄中“插入”→“引用”→“腳注”)。
[10]注釋中重復引用文獻、資料時,第一次必須引用完整信息,再次引用時可以略寫。若為注釋中次第緊連援用同一文獻、資料等的情形,可使用“同上注”。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西小口路66號,郵編:10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