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牦牛》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勢,敢于爭先,是一本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刊物。該雜志主要報道牦牛的飼養管理、疾病防治、品種改良、產品開發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旨在推動牦牛產業的發展和科學研究。雜志以其專業性和權威性,吸引了國內外眾多從事牦牛研究的專家學者的關注,內容涵蓋了牦牛的生理生化、遺傳育種、飼養管理、疾病防治、產品加工等多個領域,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全面了解牦牛研究進展的平臺。
雜志報道了各種先進的飼養技術和管理方法,如牦牛的營養需求、飼料配方、飼養環境控制等,這些研究成果不僅提高了牦牛的生產效益,還有助于保護牦牛的生存環境,促進其可持續發展。關注牦牛常見的疾病,如肺炎、腹瀉、寄生蟲病等,報道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技術,這些研究成果為牦牛養殖者提供了科學的防治方案,降低了牦牛疾病的發生率,提高了養殖效益。該雜志作為一份專注于牦牛研究的學術期刊,以其專業性、權威性和實用性,為牦牛產業的發展和科學研究做出了積極貢獻。在未來,相信《中國牦牛》雜志將繼續發揮其專業優勢,為牦牛產業的繁榮和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1]來稿一律文責自負。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本刊可對來稿做文字修改、刪節及圖像處理。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征求作者意見。修改稿逾3個月不寄回者,視作自動撤稿。
[2]論文各層次標題 一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標題層次一般以三級為宜,最多不超過四級,一級用 1,2,3……; 二級用1.1,1.2,1.3……; 三級用 1.1.1,1.1.2,1.1.3……。
[3]正文:論文篇幅(包括摘要、圖、表、參考文獻)。應包括研究背景、方法、結果、結論或討論等幾部分內容。
[4]引言(前言):簡單交代研究背景、目的、意義及選題設想,注意點明研究起始時間。引言部分不加標題及序號,不分段。
[5]摘要應直接給出研究目的,用一句話概述即可。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必須詳細具體,研究結果包括具體數值或趨勢,被確定的關系,得到的效果、性能等。結論是對結果的分析、比較、評價、應用、提出的問題等。
[6]每幅圖(表)插入在文中相應位置。每幅圖(表)應冠有中文圖(表)題,說明性的資料應置于圖(表)下方注釋中。本刊采用三橫線表(頂線、表頭線及底線),表內數據要求同一指標有效位數一致。
[7]注釋:要對文章內的特定內容(引用數據、觀點和結論)加以注釋。以腳注的形式,采用規范的標識與格式,在文章中的有關詞語、內容以及引文出處等的右上角等標識。
[8]作者姓名用漢語拼音表示,姓氏的字母均大寫,復姓連寫;名字的首字母大寫(其余均小寫),雙名之間用“-”相連。
[9]參考文獻盡可能使用近5年公開發表的文獻,數量在10—30條,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排列于文后。
[10]如果論文涉及的是有關基金項目的研究內容,頒注明基金或資助機構的名稱、項目編號,交稿時需附交項目批準工件復印件或電子文檔。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成都市武候祠大街四川省農牧廳院內,郵編:610041。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