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方志館研究》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勢,敢于爭先,是一本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刊物。主要關注地方志和方志館領域的理論探討與實踐總結,旨在推動方志學及相關學科的發展,為國內外從事地方史志編纂、研究及管理工作的人員提供一個高水平的交流平臺。它注重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結合,微觀視角與宏觀視野的融合,以及探索性和指導性的統一。其內容不僅包括對方志學基礎理論的研究,還特別強調對現實問題的探討,尤其是那些對方志學和方志館建設具有戰略性、前瞻性意義的重大現實問題。
雜志設有多個常設欄目,這些欄目既展示了方志館在保存文化遺產、傳承歷史記憶方面的獨特價值,也體現了現代方志館在公共文化服務功能上的不斷拓展與創新。中國方志館研究不僅是一個發表研究成果的平臺,也是一個促進學術交流的空間。通過邀請專家學者撰寫專欄文章,組織專題討論等形式,雜志促進了不同領域間的思想碰撞和知識共享。同時,它也是連接社會各界人士的橋梁,無論是專業研究人員、教育工作者還是對方志館感興趣的普通讀者,都能在這里找到有價值的信息和靈感。
[1]作者對來稿的真實性及科學性負責。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有關規定,本刊可對來稿做文字修改、刪節。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修改稿逾期3個月不寄回者,視作自動撤稿。
[2]來稿若是各級基金資助項目、科研成果、獲獎成果的論文,請在首頁下方或文后標明。基金項目應注明項目編號。
[3]參考文獻是作者撰寫文章時所參考的已公開發表的文獻書目,在文章內無需加注上腳標.一律按照尾注的方式標注在文稿的正文之后,并用數字加方括號表示,如[1],[2],[3],…。
[4]行文中的注釋一律使用腳注,每頁連續編號,腳注符號用①②……,其位置在標點符號前(引號除外)文字的右上角。注釋應是對正文的附加解釋或者補充說明,僅是參考或引用的文獻等內容一般不作為注釋出現。腳注請用宋體小5號。
[5]題名應直接體現論文的要旨,必須與論文的內容相吻合。為方便讀者檢索,題名還應盡可能包含論文的關鍵詞,以供二次文獻編制題錄、索引。
[6]正文中出現一百字以上的引文,不必加注引號,直接將引文部分左邊縮排兩格,并使用楷體字予以區分。一百字以下引文,加注引號,直接放在正文中。
[7]請提供作者的詳細通信地址(工作單位及所在地、郵編)、作者簡介、聯系方式(電話、郵箱),來稿處理結果,本刊將通過電子信函或電話通知作者。
[8]作者投至我刊的文圖稿件均被視為自動承認其稿件系作者本人原創,無抄襲行為,并不包含任何與現行法律相抵觸的內容
[9]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要內容的名詞性術語,一般以3-8個為宜,其間均用“;”隔開,字體、字號為“楷體、五號”,“關鍵詞”三字不加任何括號,字體、字號為“黑體、五號”。
[10]引言,說明課題的研究背景,引述該領域的國內外研究進展,說明本文選題意義和創新點;內容不應與摘要和結論雷同,不能出現圖表。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潘家園東里9號(國家方志館4層),郵編:1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