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典籍與文化》(季刊)于1992年創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主辦的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刊物設置有文獻天地、補白、文史新探、文化廣角、讀書叢札等欄目。
《中國典籍與文化》刊載相關學人的師友交往,學術活動,治學心得;重要研究課題的進展狀況,學術前沿信息;國內研究成果的客觀評述。域外漢學版塊,借鑒海外漢學研究的經驗和成果,開闊研究視墅。
[1]標題,序數加括號后不再使用標點,如“(一)”“(二)”,左側空二字符。
[2]作者姓名:用真實姓名,多位作者之間以逗號分隔。在篇首頁腳注標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工作單位、職稱、學位、主要研究方向。
[3]正文中的注釋按本頁順次編號,如“①”、“②”等,以腳注形式出現在本頁下腳。
[4]關鍵詞是為了便于編制文獻索引、檢索和閱讀而選取的能反映文章主題概念的詞或詞組,一般3~8個關鍵詞。
[5]來稿一經接受刊登,由作者親筆簽署論文專有使用權授權書,該論文的專有使用權即歸本刊編輯部所有。
立即指數:表征期刊即時反應速率的指標,即該期刊在評價當年刊載的論文,每篇被引用的平均次數。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數占該刊總被 引次數的比例用以測度某期刊學術交流的廣度、專業面的寬窄以及學科的交叉程度。
影響因子:指該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證該刊前兩年發表論文的次數,與該刊前兩年所發表的全部源論文數之比。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北京大學 | 280 | 刻本;文化;考論;四庫;圖書 |
復旦大學 | 113 | 清代;刻本;考辨;稿本;考述 |
南京大學 | 93 | 文學;考論;抄本;札記;書目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60 | 唐代;清代;文學;刻本;漁洋 |
浙江大學 | 58 | 文化史;銘文;成書;成書年代;語料 |
南開大學 | 55 | 考辨;明史;金瓶;金瓶梅;金瓶梅詞話 |
南京師范大學 | 54 | 文學;考述;校勘;考辨;雜劇 |
清華大學 | 48 | 尚書;四庫;亂彈;道教;點校 |
北京師范大學 | 48 | 永樂大典;詩人;全元文;考辨;《全元文》 |
國家圖書館 | 40 | 刻本;刻書;藏書;古籍;印本 |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大學校內哲學樓328號,郵編: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