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輯刊》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勢,敢于爭先,是一本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刊物。創刊以來,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探討中國當代文學的各個方面。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和創新性的原則,其內容涵蓋文學理論、批評與創作實踐的多個層面。旨在深入挖掘和研究中國當代文學的內涵和發展趨勢。通過刊載高質量的原創研究成果,為中國當代文學的研究和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
該期刊的受眾主要包括文學研究者、學者、教師、學生以及其他對中國當代文學感興趣的人士。它的目標是為學術界提供一個高質量的研究平臺,促進中國當代文學的研究與發展,并增進國際間的學術交流。這意味著它的內容可以被更廣泛的讀者群體訪問到。這不僅提升了期刊的可見度,也增強了其學術影響力。該刊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領域內享有較高的聲譽,是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主管的重點學術期刊之一。它不僅反映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研究成果,也為學者們提供了一個發表原創研究成果、綜述及快報的平臺。
[1]圖表應少而精,能用文字說明的不用表,能用表說明的不用圖。圖表的標題及文字說明均用中文。表用三橫線表,表內同一項目(指標)數據要求小數點后位數一致。
[2]摘要最好用敘述性語言闡明全文的觀點、論據和結論,既要精煉又要言之有物,盡量不要空泛地概括全篇內容;忌用第一人稱;字數為150-200字。關鍵詞3-8個。
[3]作者對來稿的真實性及科學性負責。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有關規定,本刊可對來稿做文字修改、刪節。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修改稿逾期3個月不寄回者,視作自動撤稿。
[4]正文標題:內容應簡潔、明了。標題層次一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二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三級標題用“1.2.”來標識,四級標題用“(1)(2)”來標識。一般不宜超過4層。
[5]結果要真實、準確地表達研究所獲得的數據。所有數據必須經過統計學處理。表達形式可用文字、圖和表,但三者內容不能重復。不要引證他人資料,不展開論證。
[6]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種文獻,則使用首次出現的序號,并在序號的[]外直接著錄引文頁碼(不加括號或P)。
[7]請提供作者的詳細通信地址(工作單位及所在地、郵編)、作者簡介、聯系方式(電話、郵箱),來稿處理結果,本刊將通過電子信函或電話通知作者。
[8]前言:交代本研究歷史背景、研究意義和研究目的,提出研究需解決的問題,重點闡述本研究創新點。不需詳述歷史過程,不涉及本次研究的數據和結論。避免和摘要雷同。
[9]行文中的注釋一律使用腳注,每頁連續編號,腳注符號用①②……,其位置在標點符號前(引號除外)文字的右上角。注釋應是對正文的附加解釋或者補充說明,僅是參考或引用的文獻等內容一般不作為注釋出現。腳注請用宋體小5號。
[10]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資助,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如“基金項目:××基金資助項目(基金編號××××)”,并附證書復印件。
主管單位:遼寧社會科學院
主管單位:西華大學地方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研究中心
主管單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主管單位: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區域文學委員會;重慶師范大學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中心;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
主管單位:中國海洋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
主管單位: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
主管單位: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大學東方文學研究中心
主管單位:安徽大學網絡文學研究中心
主管單位:山東大學人權研究中心
主管單位: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
主管單位: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
主管單位:首都師范大學大學英語教研部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農展館南里10號1507室,郵編:100026。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