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雜志是統(tǒng)計源期刊,創(chuàng)辦于1958年,發(fā)行周期是雙月刊。綜合影響因子0.73,云南師范大學主辦,云南省教育廳主管。主要欄目有馬鈴薯研究、數(shù)學、特約稿、可再生能源研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理學與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地理科學等。
主管單位:云南省教育廳
ISSN:1007-9793
主辦單位:云南師范大學
CN:53-1046/N
審核時間:1-3個月
創(chuàng)刊時間:1958
全年訂價: ¥ 136.00
發(fā)行周期:雙月刊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yōu)勢,敢于爭先,是一本公開發(fā)行的綜合性刊物。主要刊登數(shù)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科學、計算機科學等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以及相關的綜述性文章。旨在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推動科學研究的發(fā)展,并為高校教師、科研人員及相關領域的專業(yè)人士提供一個發(fā)原創(chuàng)研究成果的平臺。期刊鼓勵跨學科的研究工作,支持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的文章送審。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讀者和作者群體,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不斷優(yōu)化辦刊流程和服務體系,力求成為展示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之一。該期刊通常會包含研究報告、綜述文章以及簡訊等多種形式的內容,以滿足不同讀者群體的需求。此外,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還致力于加強與國際間的交流合作,通過參與或舉辦各類學術會議等方式,不斷提升自身影響力,并努力向更廣泛的國際學術界推廣中國科學家的研究工作。對于希望深入了解特定領域進展或尋找合作機會的研究者來說,該期刊是一個寶貴的資源庫。
[1]題名:恰當、準確、簡明、清楚的反映論文全部重要信息,盡可能將表達核心內容的主題詞放在題名開頭,保證檢索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慎用縮略語、特殊符號、疾病例數(shù)等。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
[2]帶圈數(shù)字與腳注內容之間空一個字符。對文章中所引用的資料第一次進行注釋時,必須將該文獻的作者姓名、文獻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時間、資料所屬頁碼一并注出。
[3]引征應能體現(xiàn)所援用文獻、資料等的信息特點,能(1)與其他文獻、資料等相區(qū)別;(2)能說明該文獻、資料等的相關來源,方便讀者查找。
[4]公式中的外文字母的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標、數(shù)學符號、數(shù)字、公差值、絕對值和其他符號使用正確,書寫清楚。
[5]參考文獻著錄:執(zhí)行GB/T7714—2015《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shù)字標出,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排列于文后。
[6]基金項目:論文涉及的課題如為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應注于文章首頁,如“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30271269)”。
[7]作者限于主要參與論文的寫作、實驗操作、數(shù)據(jù)采集和處理,并能對文稿內容負責、解答有關問題的責任者。作者的排列順序由供稿者確定。
[8]正文中所有字符均使用中文、英文或其他插入的文本符號,禁止使用小圖片代替有關符號。
[9]來稿內容為作者未曾公開發(fā)表過的研究成果,不涉及泄密問題;表述力求充實精煉;引用數(shù)字、資料應給出參考文獻;凡被國內外正式出版物公開發(fā)表或已錄用的稿件本刊不予受理。
[10]多次引用同一著者文獻時,只編一個號,即在正文中標注首次引用的文獻序號,并在序號的“[]”外著錄引文頁碼。例如:張三[2]8-12;張三[2]66-80。
主管單位:青海省教育廳
主管單位:河北省教育廳
主管單位:湖南省教育廳
主管單位:山西大同大學
主管單位:新疆大學
主管單位:教育部
主管單位:安徽省教育廳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管單位:教育部
主管單位:山西省教育廳
主管單位:海南師范大學
主管單位: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lián)系出版商,地址: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98號,郵編:65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