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史學》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勢,敢于爭先,是一本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刊物。探討歷史中的視覺文化、圖像表達及其社會意義。作為一門新興的跨學科領域,雜志結合了歷史學、藝術史、文化研究、社會學等多學科的理論與方法,旨在通過圖像、符號、視覺藝術等非文字材料,重新解讀歷史事件、社會現象和文化變遷。每期雜志都會刊登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專題研究、書評和學術動態,內容涉及繪畫、雕塑、攝影、電影、廣告、建筑等多種視覺媒介。
通過對這些視覺材料的深入分析,形象史學試圖揭示圖像背后的歷史語境、文化內涵和社會功能,為讀者提供一種全新的歷史解讀視角。它特別注重跨學科的研究方法,鼓勵學者從多角度、多層次探討圖像與歷史的關系。雜志不僅關注圖像本身的形式與風格,還深入探討圖像的生產、傳播與接受過程,以及圖像如何塑造和反映社會觀念、權力結構和文化認同。此外,雜志還注重理論創新,引入符號學、視覺文化理論、媒介研究等前沿理論,推動形象史學研究的理論化和系統化。
[1]來稿的中文題目限20字以內,題目字體為宋體三號加粗;作者宋體四號;內容提要、關鍵詞楷體五號。
[2]表格:表格應出現于相應正文段落之后,表應按統計學的制表原則設計,三線橫表力求結構簡潔,數據單位明確。橫、縱標目間應有邏輯上的主謂語關系,主語一般在表的左側,謂語一般在表的右側。
[3]正文一級標題為宋體,四號,加粗,居中,段前段后0行,固定值18磅。正文二級標題為宋體,小四,加粗,兩端對齊,首行縮進2字符,固定值18磅。正文三級標題按正文內容排版,僅加粗,不單獨成行。
[4]來稿收到后,編輯部將在兩周內通知作者是否送交匿名外審。外審周期為三個月,無論是否通過都將及時向來稿者反饋評審結果。
[5]引言作為論文的開場白,應以簡短的篇幅介紹論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對相關領域內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進行簡要的概括。
[6]第一作者必須注明出生年月、性別、籍貫、職稱、學歷、從事的研究方向或領域;通訊作者必須注明其職稱、學歷以及從事的研究方向或領域。
[7]稿件的書寫順序為:標題、作者姓名、單位(加括號)、摘要(英文)、關鍵詞(英文)、正文、參考文獻等。文章題名、單位、摘要、關鍵詞務必譯成英文,作者姓名亦請加注拼音。
[8]摘要及關鍵詞:文中必須附中文摘要,內容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及結論4個部分內容,要求以第3人稱撰寫200-300字為宜,并附3-8個關鍵詞。有條件者,可將文題、作者、單位、摘要及關鍵詞譯成英文。
[9]參考文獻須選用公開發表的文獻,不得引用內部資料、待發文獻。須按正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列于文后,并在文中相應位置加注序號。
[10]論文中的注釋全部使用腳注。使用序號123…在文中上標“123…”,同時在論文后注釋列表排序123…注釋中凡屬于提供文獻出處的,都歸入參考文獻。
主管單位:河南大學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管單位:安徽省社會科學院
主管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
主管單位: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主管單位:暨南大學中外關系研究所
主管單位:全國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范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
主管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室
主管單位: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中心
主管單位:南開大學歷史學科學術委員會
主管單位: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鼓樓西大街甲158號,郵編: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