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重建外科》雜志是北大期刊CSCD期刊、統計源期刊、,創辦于1987年,發行周期是月刊。綜合影響因子1.84,中國康復醫學會;四川大學主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主要欄目有論著、干細胞與組織工程、骨與關節修復重建、綜述、短篇報道等。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ISSN:1002-1892
主辦單位:中國康復醫學會;四川大學
CN:51-1372/R
審核時間:1-3個月
創刊時間:1987
全年訂價: ¥ 460.00
發行周期:月刊
《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現已更名為《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勢,敢于爭先,是一本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刊物。創刊以來,一直致力于推動修復重建外科領域的學術交流與發展,是國家級重點期刊,具備CSCD核心期刊地位,擁有較高的復合影響因子,最新數據顯示為1.4,這反映了其在學術界的認可度和影響力。該刊主要刊載骨科、手外科、顯微外科、整形外科、頜面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婦產科、五官科等各臨床學科的學術論文、臨床經驗總結、基礎研究、個案報道、新技術、新療法以及專題講座等,內容涵蓋了采用手術方法進行組織、器官的移植與移位,采用生物制品或非生物制品進行植入或替代,以及采用非手術方法等進行組織結構修復、重建功能、改善外形等相關的研究。
本雜志的征稿方向側重于骨科領域,但其跨學科的特性使其成為一個廣泛覆蓋修復重建外科所有子領域的學術平臺。作為一份權威的醫學期刊,不僅提升了其在學術界的曝光度,也方便了讀者在線查閱和下載文章。此外,該刊還通過官方網站提供信息服務,加強了與讀者的互動,擴大了學術傳播的范圍。總之,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作為修復重建外科領域的重要學術期刊,其高質量的學術內容、嚴謹的審稿機制以及廣泛的學術交流平臺,使其成為國內外修復重建外科醫師、科研人員和學者進行學術交流、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的寶貴資源,對于推動我國修復重建外科及相關學科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1]題名應恰當簡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內容,要便于編制題錄、索引和選定關鍵詞。一般不用副題名,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中、英文題名含義應一致。
[2]來稿由本刊編輯部初審,并邀請相關專家擔任論文審讀人;編輯部有權對來稿進行適當修改,有關意見將反饋作者;審稿期三個月,作者可隨時郵件咨詢,三個月內未接到用稿意見,可自行處理。
[3]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內容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部分,200字左右;關鍵詞3-5個。
[4]每幅圖(表)插入在文中相應位置。每幅圖(表)應冠有中文圖(表)題,說明性的資料應置于圖(表)下方注釋中。本刊采用三橫線表(頂線、表頭線及底線),表內數據要求同一指標有效位數一致。
[5]投稿須附第一作者簡歷和通訊作者簡歷(如有通訊作者的話),簡歷包括姓名、學位、學歷、職稱或職務,主要從事工作或研究方向,聯系電話或電子郵箱。
[6]參考文獻應引自正式出版物,在稿件的正文中依其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在句末右上角標出,并按引用的先后順序列在文末。
[7]前言應充分說明研究工作的背景、意義、本文擬解決的問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引出重要文獻,全面評述相關研究工作,突出本工作的重要性和創新性,不要忽視國內同行的工作。
[8]帶圈數字與腳注內容之間空一個字符。對文章中所引用的資料第一次進行注釋時,必須將該文獻的作者姓名、文獻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時間、資料所屬頁碼一并注出。
[9]圖與表應少而精,具自明性。圖應有圖序、圖題及圖注,表為三線表,應有表序、表題及表注。
[10]基金項目:格式如:“基金項目類別:(項目編號×××)”。獲多個項目資助的,項目之間用“;”分隔,一般情況下不要超過2個基金項目。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國學巷37號,郵編:610041。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