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聽理論與實踐》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勢,敢于爭先,是一本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刊物。為國內外學者、研究人員以及從業人員提供了一個高水平的交流平臺。內容廣泛涵蓋了戲劇與影視學、新聞傳播學等學科領域,并致力于促進視聽技術與藝術之間的交叉研究。旨在通過對視聽理論進行深入探討的同時,兼顧視聽領域實踐及創作作品的應用研究。這不僅有助于豐富新時代下學科建設的內涵,也為全媒體時代視聽藝術的研究與創作提供了既有理論指導意義又有現實規范作用的寶貴資源。
每期視聽理論與實踐都會精選出一系列高質量的文章,包括但不限于原創性研究論文、案例分析、綜述文章等。這些內容不僅反映了當前視聽藝術領域內的最新科研進展,還探討了實際應用中遇到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案。例如,在探討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轉型的過程中,雜志會發表關于如何有效利用網絡平臺提升節目影響力的研究;或者在討論虛擬現實(VR)技術對電影制作的影響時,會有專門的文章介紹相關技術的應用實例和未來趨勢。通過持續不斷地提供優質內容,該雜志正逐步成為推動中國乃至世界視聽藝術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1]凡投寄本刊的稿件請勿一稿多投,若三個月內未收到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
[2]參考文獻:必須是作者親自閱讀過的近年對本文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正式文獻。內部資料、轉摘、保密資料、文摘等不能做為參考文獻引用。
[3]獲得基金資助產出的文章應在文章首頁地腳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其項目編號。
[4]注釋:對文內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請一律用尾注。按文中引用順序排列,序號為:①②③……格式為:序號、著者、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時間、在原文獻中的位置。
[5]圖和表用阿拉伯數字分別排序,并在文中予以提示,圖名在圖下方,表頭在表的上方。如:在第一個圖下面寫“圖1×××”,文章中對應部分寫“如圖1所示”。
[6]摘要及關鍵詞摘要以第三人稱對全文進行準確概括,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論等,勿用“本文”“筆者”等主語,字數在300字左右。
[7]凡向本刊投稿,均視為授予紙質出版及數字出版(包括但不限于網絡、手持閱讀器、手機終端)版權。
[8]來稿請注明真實姓名、工作單位、職稱、詳細通訊地址和郵政編碼(若有變更請及時通知)、電子郵箱、電話和傳真號碼,以便聯絡。
[9]中文標題力求簡明、醒目,能準確反映出文章的主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不用非公知公認的縮寫或符號,盡量避免用英文縮寫。
[10]正文一級標題采用漢字數字“一、二、三……”形式排序;正文二級標題采用漢字數字加括號“(一)、(二)、(三)……”形式排序,正文三級標題采用阿拉伯數字“1、2、3……”形式排序,正文四級標題采用阿拉伯數字“①、②、③……”形式排序。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山西省高校新區文華街125號(晉中市榆次區),郵編:0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