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月刊)于1956年創刊,由浙江理工大學主管,浙江理工大學;中國絲綢協會;中國紡織信息中心主辦的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刊物設置有研究與技術、歷史與文化、設計與產品、作品鑒賞等欄目。
《絲綢》在繼續廣泛報道國內外紡織絲綢科研成果、保持一定學術水平和科技含量的同時,加強與新媒體的融合,以國際化的視野提高刊物質量,充分發揮行業平臺的科技信息交流作用,根據紡織絲綢行業“十三五”規劃及發展的需要,確定選題范圍。絲綢包括真絲及其交織物,各類新型長絲及其交織物,以其為研究對象,直接服務于絲綢學科,或與絲綢學科通用,供借鑒的研究內容均符合本刊發表范圍。
[1]本刊注釋采用腳注形式,引用文獻需嚴格遵守學術規范,注釋順序為:作者,書名,出版者,出版時間,頁碼。
[2]多次引用同一著者文獻時,只編一個號,即在正文中標注首次引用的文獻序號,并在序號的“[]”外著錄引文頁碼。例如:張三[2]8-12;張三[2]66-80。
[3]中文摘要字數以300~400字為宜,以提供論文的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與解釋,簡明確切地闡述論文的重要內容,應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不分段,不用第一人稱作主語,不出現插圖、表格,不用引文。
[4]對擬用的稿件本刊將向作者發出Email通知,不用稿恕不另行通知作者,來稿也不退還,請作者自備底稿。
[5]作者署名項:高校等大單位注明院系等二級單位,第一作者與第二作者不在同一單位的,分別標注。后列單位所在城市(不是省會或直轄城市的,還須標出省份)和郵編。
立即指數:表征期刊即時反應速率的指標,即該期刊在評價當年刊載的論文,每篇被引用的平均次數。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數占該刊總被 引次數的比例用以測度某期刊學術交流的廣度、專業面的寬窄以及學科的交叉程度。
影響因子:指該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證該刊前兩年發表論文的次數,與該刊前兩年所發表的全部源論文數之比。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蘇州大學 | 932 | 織物;纖維;蠶絲;真絲;絲綢 |
浙江理工大學 | 725 | 織物;服裝;絲綢;絲織;絲織物 |
江南大學 | 436 | 織物;服飾;服裝;紋樣;針織 |
東華大學 | 398 | 織物;紡織;絲織;服裝;絲綢 |
浙江絲綢工學院 | 186 | 織物;絲織;絲織物;真絲;織機 |
學研究院 | 143 | 織物;真絲;絲織;絲綢;絲織物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126 | 服裝;營銷;織物;消費者;購買意愿 |
浙江工程學院 | 118 | 織物;紡織;染色;真絲;絲綢 |
武漢紡織大學 | 96 | 紡織;織物;絲織;絲織物;考辨 |
西安工程大學 | 88 | 織物;纖維;服裝;絲織;絲織物 |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園區2號大街928號浙江理工大學1號樓5F,郵編: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