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與金文》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勢,敢于爭先,是一本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刊物。已經成為海內外學界在這一領域內的重要出版物,專注于中國古代青銅器與金文的研究,為學者們提供了一個交流研究成果的平臺。它不僅是國家級期刊,并且被重要數據庫收錄,反映了其在學術界的認可度。隨著每一輯的出版,青銅器與金文繼續鞏固著其在專業領域內的地位,成為了連接過去與現在、促進知識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橋梁。審稿過程嚴謹高效,預計審稿時間為一個月以內。對于致力于探索中國古代青銅器及其文化背景的學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展示自己工作成果的理想渠道。
作為一本以中國古代青銅器及與其相關的銘文(金文)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專業刊物,本刊不僅促進了對這些珍貴文化遺產的理解和保護,還加深了對中國古代歷史、文化以及社會結構的認識。通過發高質量的研究論文、考古報告、書評以及其他相關文章,本刊旨在推動相關領域的學術進步,并鼓勵跨學科的合作研究。此外,也是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領域內的一份權威出版物,它不僅限于紙質版發行,還有電子版本可供查閱,進一步拓寬了讀者群體,使得更多人能夠接觸到最新的研究成果。
[1]請提供作者的詳細通信地址(工作單位及所在地、郵編)、作者簡介、聯系方式(電話、郵箱),來稿處理結果,本刊將通過電子信函或電話通知作者。
[2]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資助,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如“基金項目:××基金資助項目(基金編號××××)”,并附證書復印件。
[3]圖表應少而精,能用文字說明的不用表,能用表說明的不用圖。圖表的標題及文字說明均用中文。表用三橫線表,表內同一項目(指標)數據要求小數點后位數一致。
[4]前言:交代本研究歷史背景、研究意義和研究目的,提出研究需解決的問題,重點闡述本研究創新點。不需詳述歷史過程,不涉及本次研究的數據和結論。避免和摘要雷同。
[5]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種文獻,則使用首次出現的序號,并在序號的[]外直接著錄引文頁碼(不加括號或P)。
[6]作者對來稿的真實性及科學性負責。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有關規定,本刊可對來稿做文字修改、刪節。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修改稿逾期3個月不寄回者,視作自動撤稿。
[7]摘要最好用敘述性語言闡明全文的觀點、論據和結論,既要精煉又要言之有物,盡量不要空泛地概括全篇內容;忌用第一人稱;字數為150-200字。關鍵詞3-8個。
[8]正文標題:內容應簡潔、明了。標題層次一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二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三級標題用“1.2.”來標識,四級標題用“(1)(2)”來標識。一般不宜超過4層。
[9]行文中的注釋一律使用腳注,每頁連續編號,腳注符號用①②……,其位置在標點符號前(引號除外)文字的右上角。注釋應是對正文的附加解釋或者補充說明,僅是參考或引用的文獻等內容一般不作為注釋出現。腳注請用宋體小5號。
[10]結果要真實、準確地表達研究所獲得的數據。所有數據必須經過統計學處理。表達形式可用文字、圖和表,但三者內容不能重復。不要引證他人資料,不展開論證。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上海市閔行區號景路159弄1-5號A座5F,郵編: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