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治教育》雜志是部級期刊,創辦于2017年,發行周期是月刊。綜合影響因子0.01,北京外國語大學主辦,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主要欄目有教學天地、學生園地_時事熱點、法治教育風向標、特別策劃、法治教育論壇、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下的法治教育研究、學生園地_一家之言、學生園地_民警辦案記、學生園地_青少年法治教育島、學生園地_推理探案等。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ISSN:2096-3394
主辦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
CN:10-1465/G4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創刊時間:2017
全年訂價: ¥ 460.00
發行周期:月刊
《青少年法治教育》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勢,敢于爭先,是一本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刊物。專注于青少年法律知識普及與法治觀念培養,主要面向中小學的管理者、教師及學生群體,旨在為他們提供兼具專業性和趣味性的法治教育資源。自創刊以來,青少年法治教育致力于推動我國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發展,內容涵蓋憲法、民法、刑法等基礎法律知識,同時結合青少年的生活實際,通過案例分析、法律故事等形式深入淺出地講解法律常識。此外,雜志還關注校園安全、網絡文明、權益保護等熱點話題,幫助青少年建立正確的法律意識和行為規范。
為了滿足不同年齡段讀者的需求,法治教育精心策劃了適合小學、初中、高中各階段學生的文章,既包括理論探討也包含實踐指導,力求做到既有深度又易于理解。雜志鼓勵師生互動參與,設置了多個欄目供投稿分享經驗做法,促進法治教育理念在校園內的廣泛傳播。不僅是廣大師生學習法律知識的重要平臺,也是研究者了解法治教育現狀和發展趨勢的窗口。它對于提升青少年法律素養,促進依法治國戰略實施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社會對法治教育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該雜志也在持續優化其內容結構和服務功能,以更好地服務于全國中小學校園法治文化建設。
[1]基金項目:格式如:“基金項目類別:(項目編號×××)”。獲多個項目資助的,項目之間用“;”分隔,一般情況下不要超過2個基金項目。
[2]本刊只刊登首發稿。為保證作者的署名權和知識產權,作者和課題負責人應在《稿件登記表》上簽名。本刊編輯部對來稿有文字修改權,對所發稿有版權。
[3]前言:交代本研究歷史背景、研究意義和研究目的,提出研究需解決的問題,重點闡述本研究創新點。不需詳述歷史過程,不涉及本次研究的數據和結論。避免和摘要雷同。
[4]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應姓前名后,姓氏全部字母為大寫,名字的首字母大寫,雙名中間不加連字符不間隔;漢語拼音的作者姓名寫在英文表示的工作單位之前;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間以逗號隔開;不同單位的作者姓名右上角加注序號。
[5]注釋:是作者對文章某一內容或詞語的必要解釋或說明,其內容或詞語應以加圈數字的上標形式順序標出,注釋性文字按順序置于參考文獻之前。例:機聯網絡①。
[6]正文一級標題為宋體,四號,加粗,居中,段前段后0行,固定值18磅。正文二級標題為宋體,小四,加粗,兩端對齊,首行縮進2字符,固定值18磅。正文三級標題按正文內容排版,僅加粗,不單獨成行。
[7]采用第三人稱撰寫,不用“本文”等主語。考慮到我國讀者可參考中文原著資料,為節省篇幅,中文摘要可簡略些(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則相對具體些(400個實詞左右)。
[8]文稿中圖、表和照片力求精簡,一般不超過6幅。圖表用計算機清晰的打印出來(將繪制好的圖存于磁盤中寄給本刊),表格形式為三線表,并寫明圖名(標有圖注)、表名。
[9]凡是引用他人文獻、資料,必須加引證注釋,以頁末腳注形式按頁編排。在正文加注釋處右上角以加圈阿拉伯數字標記,腳注編號位于相應標點之外。
[10]題名應簡明、具體、確切,能準確地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的有關原則,并有助于選擇關鍵詞和分類號。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19號,郵編:1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