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磋集系列》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勢,敢于爭先,是一本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刊物。專注于儒家哲學及相關領域的研究,每年都會圍繞特定主題出版一期,旨在為從事儒家學問的師生提供一個交流思想、分享研究成果的平臺。該系列雜志不僅促進了儒學研究的發展,也為廣大讀者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源。每期都包含了多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內容涉及儒家經典解讀、歷史上的儒家學者及其思想、儒家倫理與現代社會的關系等多個方面。這些文章通常由國內外知名學者撰寫,反映了當前儒學研究的最新動態和前沿問題。
此外,雜志還會包括書評、專題討論以及對重要學術會議的報道等內容,增強了其信息的多樣性和實用性。它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它強調“切磋”的精神,即通過不同觀點之間的對話與碰撞來促進知識的增長。這種開放的態度鼓勵了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并有助于構建一個更加全面和深刻的儒學理解框架。隨著每一期的出版,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影響力,在國內乃至國際上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對于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學者而言,它是發表成果和獲取靈感的良好平臺;而對于普通讀者來說,則是一個能夠深入淺出地學習儒家思想精髓的好去處。
[1]摘要300字左右,應簡明、確切地表達論文的重要內容,內容應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要具體、詳細,不能空泛而談。
[2]注釋一般是對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文中序號用數字加圓括號、以上標格式標注。
[3]作者需對稿件內容的真實性及思想觀點負責,來稿不得侵犯他人的著作權和其他合法權利,如發生侵權情形,作者須對由此而造成的一切后果負責。
[4]論文所涉及的研究如果得到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資助,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如:“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編號)”,并附基金資助證書復印件。
[5]題名:要求準確,精練,易讀,用詞規范,一般不超過20個字。盡量不用副題名,不宜用阿拉伯數字開頭,不用代號和商品名。
[6]每篇論文必須包括中文題名、中文作者名、中文作者單位、中文作者單位所在地名及郵政編碼、中文摘要和關鍵詞、中國圖書資料分類號、正文、參考文獻及第一作者簡介。
[7]遵照GB/T7714—201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標出;中文參考文獻須有對應的英文列于其上。
[8]用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時,如每段文字不長可在同一自然段內接排,如每段文字均較長,可另起一自然段。
[9]投稿時請作者提供單位、職銜、通訊地址、郵編、手機號碼及電子郵箱等聯系方式,并請提供作者簡介和既往學術成果發表情況。
[10]符號應采用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公認的符號,一種符號只能代表一種量。全文所用的符號必須前后一致,圖文統一。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成都市一環路南一段24號,郵編:6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