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語言學》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勢,敢于爭先,是一本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刊物。專注于漢語方言學領域內的原創性研究論文、綜述文章和書評等,尤其重視對嶺南地區(主要包括廣東、廣西、海南等地)方言的研究成果。同時,南方語言學也適當刊登關于其他南方方言的研究報告,旨在為全國乃至國際上的學者提供一個交流思想與分享研究成果的高水平論壇。無論是對于從事相關領域工作的專業人士還是對此感興趣的普通讀者來說,它都是獲取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學科前沿動態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
在促進漢語方言學的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它不僅關注傳統方言學的核心議題,如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的變化規律,還積極探討新興的研究方向,比如社會語言學視角下的方言使用情況、方言與文化傳播的關系以及利用現代技術手段進行方言資料收集和分析的方法論探索等。值得注意的是,南方語言學已經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并被多個重要數據庫收錄,這表明其影響力已超越學術圈,在更大范圍內得到了讀者的關注和支持。總而言之,是一份致力于推動漢語方言尤其是嶺南地區語言文化研究深入發展的高質量學術期刊。
[1]作者簡介置于首頁地腳,依次含有以下內容:姓名、出生年(將4位數加橫杠用圓括號緊接姓名后標出)、性別、民族、籍貫、工作單位、職稱、學位及研究方向;以上項目用逗號分開,多位作者可并列并以分號間隔。
[2]文內標題力求簡明,方便閱讀,層次不超過5級,按“一、(一)、、(1)、1)”排列。文中標點符號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按照GB/T15834-2011《標點符號用法》使用。
[3]作者、譯者單位信息在署名正下方用圓括號依次用逗號間隔標明單位、所在省地及郵政編碼如(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廣東廣州510520),多名作者用逗號間隔并在姓名右上方用數字表示序號區分。
[4]對特定內容需要說明時可用注釋,夾注隨文用圓括號標出即可,腳注則在需注釋的文字右上方用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字表示序號并在當頁地腳相應闡述注釋內容。
[5]摘要150-200字,用高度概括的語言客觀反映論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內容、結論等最有價值的內容信息。關鍵詞3-8個,要求是能夠反映論文主題概念和主要內容的名詞或詞組,用分號分隔,最后一個關鍵詞后不加標點符號。
[6]使用數字時,一般用阿拉伯數字(4位以上用3位分節法以1/4空格間開,5位以上可以萬、億作單位,年份用4位數),但星期幾用漢字,非公歷紀年用漢字并加圓括號,用阿拉伯數字注明公元紀年。
[7]一種文獻在同一文中被反復引用者,用同一序號標示,需表明引文具體出處,可在序號后加圓括號注明頁碼。參考文獻格式請參照《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7714)。
[8]應用圖表時,先表明序號和題目(如:“圖1實驗室結構”“表1近5年畢業生人數”),再適當插入圖表(在橫向版面不超過2/3時旁邊串文,表格跨頁一般雙面跨單面并在轉頁時注明“續表X”、重復排出表頭)。
[9]篇名在20字以內,不用非規范的縮略語、字符、代號和公式。署名在篇名的正下方,譯文則原著者在前,并用方括號標明國籍、譯者在后。
[10]來稿在專業上需與本刊報道范圍相符,內容上應當具有科學性、創新性和實用性。本刊將采取技術檢測措施以杜絕不端學術行為。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中國廣州黃埔大道西601號暨南大學第二文科樓901漢語方言研究中心 ,郵編:51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