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文獻研究》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勢,敢于爭先是一本公開發行的半年刊。內容豐富,涵蓋了革命歷史文獻研究、專題研究、史料鉤沉、民國文獻整理研究、館藏介紹等多個板塊。這些內容不僅為研究者提供了寶貴的學術資源,也為對民國時期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了深入了解的途徑。
該雜志的宗旨是加強革命文獻與民國時期文獻保護的學術性、理論性研究,及時反映國內外相關文獻在調查、整理、考證、研究、解讀等方面的最新進展和研究成果。雜志中的文章由學界專家撰寫,并經過嚴格的匿名審稿制度,確保了學術質量和水準。在學術界享有很高的聲譽和影響力,其發表的文章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實踐價值。雜志的讀者群體包括歷史學、政治學、文化學、社會學等相關專業的研究者和學生,以及廣大對民國時期歷史感興趣的讀者。通過出版這樣的專業雜志,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為學術界提供了一個高質量的學術交流平臺,同時也為公眾提供了了解民國時期文獻的窗口,對于推動中國民國時期史學研究的發展、加深對民國時期歷史的認識、促進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1]書寫規范,物理量和單位符號的使用要符合國家標準,稿中外文字母、符號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及白,黑體;上、下角標的位置應區別明顯。
[2]前言:交代本研究歷史背景、研究意義和研究目的,提出研究需解決的問題,重點闡述本研究創新點。不需詳述歷史過程,不涉及本次研究的數據和結論。避免和摘要雷同。
[3]為避免審稿資源浪費,請勿一稿多投,并嚴格遵守學術規范和學術倫理,如涉及抄襲、剽竊等問題,文責自負。
[4]文稿應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實用性和邏輯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層次清楚,文字精煉,圖表簡明,統計學處理方法正確、規范。
[5]如論文屬于某科研課題或基金項目,在首頁地腳處寫出項目名稱及編號;在首頁地腳處寫清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職稱。
[6]行文中的注釋可使用腳注,注釋應是對正文的附加解釋或者補充說明,每頁連續編號,腳注符號用①②……,如果參考文獻中已經有完備信息的,可采用文中簡注,注釋內容置于()內。
[7]論文應在15000字以內,部分高質量稿件可酌情放寬。
[8]同一種參考文獻多次引用,要標為同一序號,文后不得多次著錄;多次引用的文獻在文內序號后用上標括號內分別標出每次引用文句的頁碼,文后著錄不再標識頁碼。
[9]來稿請在郵件標題中注明“作者姓名(所屬機構)”,并以附件形式發送論文,同時注明作者姓名、所屬機構、職稱、學位、研究方向、聯系方式。
[10]選用3~8個詞或詞組反映論文的中心內容,同時應翻譯為相應的英文關鍵詞。題名、作者姓名、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的英譯置于文末。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7號,郵編:1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