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勢,敢于爭先,是一本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刊物。面向科技界、教育界、傳媒界及其相關產業,主要服務于廣大科普工作者和科學教育工作者。該期刊的宗旨是“傳承人類文明,薈萃科學發現,傳播科學文化,探索科學教育”,旨在講述科學傳播與教育故事,解決科學傳播與教育問題,探尋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路徑,以此努力構建中國科學界特色鮮明的國際化出版陣地,構建科學傳播與教育話語體系。
該期刊立足中國,面向世界,致力于反映國際國內科學傳播最新研究成果和學術動態;針對重大理論、方法和前沿領域開展專題研討和交流;引導相關學科的發育、創新及其成果的轉化與應用;努力發現和培育學術新人;服務于全體國民科學素養提升工程,服務于我國創新型社會建設宏偉藍圖。面向公眾和專門人群的科學傳播實踐,科學傳播政策、法規與經典案例,科學傳播理論、科學教育理論、科學文化理論、科技傳播技術前沿等。該期刊是科學家、工程師、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人員、科普工作者、科學教育工作者以及社會公眾交互溝通的橋梁,也將成為科學傳播領域交流的學術高地。
[1]各級基金項目應在文章首頁以頁下注形式標注,例如“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項目編號。
[2]研究論文(包括研究簡報)書寫順序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中文摘要,關鍵詞,英文題名(與中文一致),英文作者及單位,英文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
[3]來稿請給出按照四要素(目的、方法、結果、結論) 原則組織的摘要,一般在300 字左右,同時提出3 ~ 8個關鍵詞。
[4]正文:文稿應具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層次清晰,文字精練,用詞規范。正文中的一級、二級、三級標題均要求單獨一行,用阿拉伯數字編排序號,如:1,1.1,1.1.1。
[5]引用全部以參考文獻形式呈現,置于正文之后。格式必須符合《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2015年)要求。無須提供注釋(包括文中注釋與腳注)、電子資源類型參考文獻。
[6]來稿應符合欄目要求,要求原創,并體現求實、創新、嚴謹、規范的學風和文風,力求觀點鮮明,論據可靠,數據精準,文字練達,具有前瞻性、實用性。
[7]同一篇文章有無圖序須統一。圖序和圖題用5號黑體,圖注、圖字和分圖題用6號宋體。圖序與圖題中間空一格,圖題末尾不加標點,居中位于圖下方。
[8]審稿:本刊實行以同行審稿為基礎的三審制(編輯初審、專家外審、編委會終審)。如作者與某位審稿人存在學術上的不同見解,可申請審稿回避。
[9]文題應準確、具體;簡潔、明了;醒目而富有深度;文題中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語、元素符號、分子式等。
[10]注釋是對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詮釋和說明,用數字加圓圈在右上角標注,如①②……,注釋內容排在頁腳。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號,郵編:23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