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環境》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于1982年創刊,主要刊登有關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等,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勢,敢于爭先,是一本綜合性季刊。
[1]參考文獻:用于說明引文的出處,用“[1]、[2]、[3]……”編號,置于參考文獻之后;參考文獻序號應與正文中序號對應,多次引用同一文獻,在文內文獻引用上標同一序號并標明頁碼。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并結合本刊實際情況,凡接到本刊收稿回執后3個月內未接到稿件處理情況通知者,則稿件仍在審閱中。
[3]文獻按作者姓氏的第一個字母依A-Z順序分中、英文兩部分排列,中文文獻在前,英文文獻在后。引文中的英文書名及期刊名用斜體,論文題目寫入“”號內。
[4]論文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專項基金或屬攻關項目,應注于文章正文下方。
[5]圖的縱橫坐標上的物理量名稱、符號、單位、量值要表述齊全。表格采用三線表,必要時可加輔助橫線,取消豎線。圖與表不要重復。
[6]注釋放置于文后(尾注)。注釋序號用[1],[2],[3]……標識,全文統一排序。正文中的注釋序號統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時候也可能是詞或詞組)或段落標點符號之后的右上角。
[7]中英文題名含義應一致。文章的題名應以恰當、簡明的詞語反映文章中的特定內容。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字,應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認的縮略詞、首字母縮寫字符和代號符。
[8]文稿要求:內容新穎、論點明確、力求文字精練、準確、通順,文題簡明扼要,文稿應資料可靠、數據準確、書寫規范,文責自負。
[9]本刊實行雙向匿名審稿制度。請作者按要求將作者姓名、所在單位、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E-mail等個人信息全部放在與正文內容相獨立的首頁,其它頁中不應出現這些信息。
[10]嚴禁剽竊或抄襲行為,嚴禁一稿多投,否則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負責;本刊編輯部對所投稿件有進行編輯的權利。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武漢大學 | 38 | 環境保護;環境管理;法律;行政;污染 |
國家環保局 | 30 | 污染;環境保護;污染防治;環境管理;污染控制 |
吉林省環境保護局 | 23 | 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省建設;環保;生態建設 |
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 | 17 | 環境保護;污染;環境管理;工業污染;責任保險 |
北京大學 | 17 | 環境保護;污染;環境管理;水資源;可持續發展 |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 17 | 環境保護;中國環境;環境管理;中國環境保護;生態 |
吉林大學 | 13 | 環境保護;生態;污染;生態環;生態環境 |
東北師范大學 | 13 | 生態;污染;城市;生態環境;圖們江 |
國家環境保護局 | 9 | 環境管理;環境保護;污染;環保;融資 |
吉林省環境保護宣傳中心 | 9 | 生態;生態省建設;圖們江;圖們江流域;政策環境 |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長春市崇智胡同1016號。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