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學衡》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勢,敢于爭先,是一本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刊物。本雜志以書代刊,主要關注文學、文化、語言和電影等領域的研究,繼承并發展了吳宓先生在西南師范大學中文系工作期間創辦的《學衡》的精神。雜志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現代文學思潮、中國現代文學思想史、文學制度的社會思潮對文學創作的影響,以及作家個人生活、歷史事實、文學傳統與文學創作、文學創新之間的關系。此外,還關注古代文學研究,特別是古代詩學價值傳統的結構分析,以及中國傳統美學價值取向的流變及其對當代美學形態的影響。
該雜志不僅為學者們提供了一個交流和探討學術問題的平臺,也為讀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和研究文學、文化、語言等領域的機會。通過發表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和文獻,該雜志對于推動學術研究和文化傳承具有重要意義。該雜志是一份兼具深度和廣度的學術期刊,以其多元、開放的學術態度,為學者和普通讀者提供了一個探索知識與思想的平臺。通過不斷努力,它正在成為中國學術界的重要聲音,并在國際學術舞臺上贏得認可。
[1]論文應列出全部作者的姓名、職稱、學歷、工作單位名稱及其所在省市名和郵政編碼,需注明電話、電子信箱、通信地址等有效聯系方式。
[2]摘要應包括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四個部分,其中中文摘要約300字,英文摘要約600-800字。
[3]文中各級標題一律按國家標準采用以下形式。一級標題形如一、二、三……排序;二級標題形如(一)、(二)、(三)……排序;三級標題形如1.2.3……排序。引言不排序號。
[4]注釋用于對文章正文作補充論說的文字,采用頁下注,注號用①②③;參考文獻用于說明引文出處,采用文末注,用[1][2][3]順序標注。
[5]前言:一般不超過300字。應重點概述研究的背景、理論依據、預期結果及意義等,一定要明確提出本文的寫作目的。
[6]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文稿中物理量及其單位、外文字符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必須區別明顯。
[7]引言:概述與本文立題相關的有關報道及當前存在的問題,重點說明本研究的理論依據、研究思路、實驗基礎及國內外現狀,闡述本文的目的,簡述立題調研、文獻分析,以及查閱方法、結論等。
[8]參考文獻應為在文中確切引用的專著、期刊文章、論文集文章、學位論文、報告、報紙文章、國家(國際)標準、專利、電子文獻等,接正中引用的先后順序編號,且應在正中相應的地方標示。
[9]在稿件的修改過程中,若超過稿件修改時限1月,編輯部將以作者返回修改稿日期作為投稿日期;超過1月,編輯部有權對稿件做出退稿處理。
[10]如論文屬于某科研課題或基金項目,在首頁地腳處寫出項目名稱及編號;在首頁地腳處寫清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職稱。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三色路238號新華之星A座36樓,郵編:6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