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文化研究》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勢,敢于爭先,是一本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刊物。它旨在通過深入的研究和廣泛的討論,揭示高原文化的多樣性及其深遠影響。雜志特別關注那些位于高海拔地區的文化現象,包括但不限于青藏高原、云貴高原等區域的文化遺產、民族習俗、宗教信仰、藝術形式和社會結構等方面。此外,雜志還會定期介紹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
每期高原文化研究都會圍繞特定的主題進行組稿,比如某一少數民族的傳統生活方式、高原地區特有的建筑風格、古老傳說與現代故事的交織、生態環境保護與文化傳承的關系等。這樣的專題設置不僅有助于深化對高原文化的理解,同時也促進了不同領域間的對話與合作。高原文化研究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除了發布嚴謹的學術論文外,還包含田野調查報告、案例分析、書評以及專家訪談等內容。這些板塊為讀者提供了第一手資料,使他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高原文化的魅力,并了解到最新的研究動態和技術方法。
[1]來稿請附作者真實姓名、工作/學習單位全稱、最后學歷/學位、職稱/職務、主要研究領域和詳細通訊地址(包括郵政編碼、電話和電子郵箱等),以便聯系。如有變動請及時通知。
[2]正文結果:在正文和圖表中按邏輯順序描述結果,緊扣主題。正文不得重復圖表中的數據,僅需強調或概述重要的觀察結果。
[3]嚴格參照學術期刊論文編排格式來稿,來稿前認真校正錯字別字、專業術語、數字量詞、引文圖表、人名地名、標點符號、年月時間涉嫌保密等。
[4]文章摘要篇幅以200~300 字為宜。摘要的作用是補充題名的不足,介紹文章主要內容以引導讀者閱讀全文。摘要一般要求: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4個要素,采用第三人稱表述。
[5]注釋:注釋主要用于對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內某一特定內容作必要的解釋或說叫,序號用帶網目的阿拉伯數字標注,放在當頁頁腳,建議不超過5條。
[6]圖表應少而精,能用文字說明的不用表,能用表說明的不用圖。圖表的標題及文字說明均用中文。表用三橫線表,表內同一項目(指標)數據要求小數點后位數一致。
[7]中圖分類號采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4版)進行分類,一般標示1個分類號,多個主題的文章可標示2或3個分類號,主分類號排在第1位。
[8]優秀稿件將提交參加我部論文評優活動,并頒發獲獎證書。需要獲獎證書的作者請在稿件上注明,或主動與我們聯系。
[9]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資助,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如“基金項目:××基金資助項目(基金編號××××)”,并附證書復印件。
[10]標題層次一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不同層次的數字之間加下圓點相隔,最末數字后不加標點,如第一級標題用“1”、第二級標題用“1.1”、第三級標題用“1.1.1”等。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青海省西寧市五四西路38號,郵編:8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