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鐵路新材料》雜志是部級期刊,創(chuàng)辦于2022年,發(fā)行周期是雙月刊。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主管。主要欄目有技術開發(fā)、設計制造、專題綜述、基礎研究、工程應用、檢測分析等。
主管單位: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
ISSN:2097-0846
主辦單位: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CN:10-1791/U2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創(chuàng)刊時間:2022
全年訂價: ¥ 220.00
發(fā)行周期:雙月刊
《高速鐵路新材料》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yōu)勢,敢于爭先,是一本公開發(fā)行的綜合性刊物。本雜志的宗旨是聚焦高速鐵路的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致力于發(fā)布鐵路新材料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成果,以服務于中國鐵路的科學發(fā)展和科技進步。它的內容不僅為業(yè)界和廣大讀者提供了全面了解高速鐵路新材料發(fā)展動態(tài)的窗口,而且通過嚴格的審稿流程確保了文章的獨創(chuàng)性、創(chuàng)新性和學術性。不僅是我國鐵路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全球高速鐵路材料科學進步的一個重要媒介。
該刊的出版反映了中國高速鐵路新材料領域的科研實力和發(fā)展趨勢,對推動中國高速鐵路行業(yè)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中國高鐵網絡的不斷延伸,對鐵路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輕量化、高強度、耐腐蝕、環(huán)保節(jié)能等特性。雜志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旨在通過搭建一個學術交流與信息共享的平臺,促進科研成果的快速轉化與應用,推動材料科學與鐵路工程技術的深度融合。總的來說,是一本在高速鐵路新材料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術期刊,它不僅為學術研究提供了平臺,也為鐵路材料科學的發(fā)展提供了支持和指導。
[1]參考文獻:用于說明引文的出處,用“[1]、[2]、[3]……”編號,置于參考文獻之后;參考文獻序號應與正文中序號對應,多次引用同一文獻,在文內文獻引用上標同一序號并標明頁碼。
[2]基金項目:指文章產出的資金背景。如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等。獲得基金項目的文章應注明其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其項目編號。
[3]本刊請勿一稿多投,并請自留原稿。如在3個月內未得到用稿通知,請自行處理。
[4]論文摘要:以提供文獻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章重要內容。摘要中盡量避免使用“本文”“作者”等字眼。務求簡練,一般不宜超過250字。
[5]同一注釋里如需羅列多條同類文獻的,一般按時間順序排列,用分號隔開(但依論證重要程度排列的文獻次序除外)。同一注釋里中外文文獻混合排列的,結尾所使用的句號以最后文獻的語種所對應的格式為準。
[6]<五論文格式為:題目,作者姓名、單位、地址與郵編,中文摘要,關鍵詞,中圖法分類號,正文,參考文獻,第一作者簡介,英文題名,英文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單位、地址與郵編,英文摘要與關鍵詞。
[7]附錄內容較少,與參考文獻排在同一頁;如出現內容較多,則另起一頁。附錄的字體為12磅,Times New Roman字體,加粗。附錄內容格式要求與正文一致。
[8]編輯部有權對來稿作文字性修改和規(guī)范化技術性處理,來稿若不愿入編或被收錄,請作者事先聲明。本刊將作適當處理。
[9]文題應準確、具體;簡潔、明了;醒目而富有深度;文題中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語、元素符號、分子式等。
[10]投稿論文圖版切勿圖文混排。請按圖版在文中的出現順序分別編號(圖2……),以jpg文件格式保存,并將圖版編號標于文中相應位置;文末另請標明圖版序號和圖釋說明。
主管單位: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大柳樹路2號,郵編: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