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漢學譯叢》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勢,敢于爭先,是一本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刊物。重視翻譯工作,致力于將中國古代文化和思想的精華內容翻譯成其他語言,以便更多的國際學者和讀者可以了解和研究中國文化。翻譯的文稿經過仔細審校和專業編輯,確保譯文的準確性和質量。雜志的出版和運營旨在推動漢學領域的學術交流和發展,為專業人士提供有價值的知識和信息,助力于提升整個行業的服務質量和水平。
總之,國際漢學譯叢憑借其豐富的內容資源、嚴謹的工作態度以及開放包容的精神風貌,在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時,也促進了全球范圍內對中國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無論是對于從事中國研究的專業人士而言,還是對于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一般讀者來說,國際漢學譯叢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知識寶庫,它架起了東西方之間溝通理解的橋梁,展現了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及其在全球化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同時,雜志也非常重視版權保護工作,在合法授權的基礎上開展國際合作,積極引進更多優秀的海外漢學作品。
[1]圖表的標題中需加單位;圖標題放在圖的下方,表標題放在表的上方;圖名稱不需要“XX圖”,但是表格中的名稱可加“XX表”。
[2]論文按下列順序行文:題名、作者姓名、作者單位、中文摘要、關鍵詞、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分類號、正文、參考文獻。
[3]力求簡明、醒目,且能反映出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不超過25個漢字,盡量不用標點符號、縮略語和副標題。
[4]來稿應論點明確,論證周密,數據可靠,文字通順,語句精煉。本刊實施編輯三級審稿與社外專家匿名審稿相結合的審稿制度。
[5]正文內各級標題一般不超過15字,盡量不用或少用標點符號,采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編號采用三級標題頂格排序:如一級標題1,2…,二級標題1.1,1.2…,三級標題1.1.1,1.1.2…。
[6]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提取出文章的主要觀點。力避類似這樣的用語:本文從幾個方面論述了什么問題,對什么問題提出了個人的獨到見解等。
[7]如果來稿系基金項目資助的論文,請在首頁論文題名后以“宰”符號標注,并鏈接至論文首頁地腳中表明基金項目的類別、名稱、項目編號。
[8]注釋是對論文中特定名詞或新名詞的注解。注釋可用頁末注或篇末注中的一種。選擇頁末注的應在注釋與正文之間加細線分隔,線的長度不應超過紙張的三分之一寬度。
[9]文后須列出參考文獻條目(序號和文中出現的順序相對應)。主要責任者如超過3人,可在第三個責任者后加“,等”,否則需列出全部著、譯者。
[10]本刊不退稿,請自留底稿。請作者注明詳細聯系方式(電話、地址等),以便及時取得聯系。采用匿名審稿制度,稿件的最終審定由本刊編委會作出。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方莊2號院1號樓,郵編:10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