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保護研究》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勢,敢于爭先,是一本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刊物。以推動古籍保護工作的發展、學科建設的深化以及工作經驗的總結為己任,為我國乃至全球的古籍保護事業做出了顯著貢獻。內容豐富,涵蓋了古籍保護的多個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古籍保護的理論綜述、實踐探索、技術交流、普查編目、修復裝潢、保藏利用、再生傳播、人才培養、歷史事件、人物傳記、版本鑒定、書評書話以及研究生學術論壇等。既體現了古籍保護工作的全面性,也彰顯了雜志內容的深度與廣度,為讀者提供了全方位的視角來了解和參與到古籍保護這項文化傳承的偉大工程中。
本雜志的編輯團隊由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的專家和學者組成,確保了內容的專業性與權威性。此外,雜志還積極利用數字資源,如將論文收錄進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及中國知網(CNKI)系列數據庫,實現了紙質文本與數字文本的雙重傳播,極大地提高了學術成果的可見度和影響力。綜上所述,古籍保護研究雜志不僅是古籍保護工作者和研究者的寶貴資源,也是所有對中華傳統文化遺產保護感興趣人士的必讀之選。通過不斷發表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雜志在推動古籍保護學科建設、培養專業人才、傳承中華文化精髓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摘要是客觀反映論文主要內容,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的短文。內容必須短、精、完整,篇幅100-300字,不應出現圖表、冗長的數學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號、縮略語。
[2]題目簡明扼要,緊扣主題,要有足夠的信息,能引起讀者的興趣,便于檢索。一般不用符號、公式和縮略語。題目中不建議過多使用定冠詞,尤其首字母不使用定冠詞。
[3]任何來稿視為作者、譯者已經閱讀或知悉并同意本啟事的規定。編輯部將在接獲來稿一個月內向作者發出稿件處理通知,其間歡迎作者向編輯部查詢。
[4]稿件應注明作者聯系電話、電子郵箱、工作單位及最方便的郵局收件地址,以便編輯部收到稿件后登記、編號,并寄樣刊。
[5]來稿應具有科學性、邏輯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文字務求通順、精練。
[6]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應腳注文題頁左下方,如“基金項目:基金資助(編號)”,并附基金證書復印件。
[7]參考文獻是評價論文的真實性、廣泛性的科學依據,也反映出該論文的研究起點、創新、深度和廣度。
[8]注釋請置于正文內(加圓括號);參考文獻請按本刊格式要求進行標注,不要采取腳注、尾注形式,直接按序列于文末即可。
[9]正文一級標題采用漢字數字“一、二、三……”形式排序;正文二級標題采用漢字數字加括號“(一)、(二)、(三)……”形式排序,正文三級標題采用阿拉伯數字“1、2、3……”形式排序,正文四級標題采用阿拉伯數字“①、②、③……”形式排序。
[10]引文超過150 字換行另起;上下各空一行;第一行縮進4 格,以下各行縮進2 格。夾注置于最后一個標點符號之后。引詩超過8 行換行另起,規則同上。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7號,郵編:1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