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博》于1979年創刊,主要刊登有關考古發現與研究、文物研究、文化遺產保護、文博論壇等,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勢,敢于爭先,是一本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季刊。
《福建文博》反映文物考古及研究成果及時快捷,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可靠,是了解福建文博成果及其與東南亞文化關系的一個重要窗口。
[1]來稿如獲得有關政府部門或社會團體設立的研究基金或課題資助,務請列出基金名稱及編號。對項目論文本刊原則上優先刊發。
[2]具體、確切概括文章要旨。中文標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論文標題需同時翻譯成相應的英文題名。
[3]各級標題不得使用引文標示。正文中如需對引文進行闡述時,引文序號應以逗號分隔并列排列于方括號中,如“文獻[1,2,6,9]從不同角度闡述了……”
[4]注釋一律采用腳注,注碼用“①②③……”,“每頁重新編號”方式。注釋碼置于句 號、逗號、引號之后,不出現在頓號后,句中不出注。
[5]本刊對采用稿件有文字刪改權,凡不愿改動者,請來稿時予以說明。如稿件投寄后1個月內未接到采用通知者,作者可自行處理。
立即指數:表征期刊即時反應速率的指標,即該期刊在評價當年刊載的論文,每篇被引用的平均次數。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數占該刊總被 引次數的比例用以測度某期刊學術交流的廣度、專業面的寬窄以及學科的交叉程度。
影響因子:指該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證該刊前兩年發表論文的次數,與該刊前兩年所發表的全部源論文數之比。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廈門大學 | 19 | 遺址;文化;史前;青銅;漢代 |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 | 14 | 清代;館藏;墓志;墓志銘;博物 |
福建師范大學 | 12 | 宋代;考述;支系;遷入;宗教 |
廣東省博物館 | 11 | 博物;博物館;陳列;語言歷史;德化窯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5 | 石器;石器時代;遺址;原始瓷;中國東南 |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5 | 出土;德化窯;紙質圖書;三維激光掃描;三維激光掃描技術 |
南京大學 | 4 | 越文化;世俗;南朝;南朝時期;官職 |
北京大學 | 4 | 蛇圖騰;通事;遣唐使;中日文化交流;轉法輪 |
故宮博物院 | 4 | 博物;博物館;展覽;社會習俗;陶瓷 |
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 | 3 | 文物;博物;博物館;中國海;中國海洋 |
主管單位:福建省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主管單位:陜西省文物局
主管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
主管單位:福建社會科學院
主管單位:福建省教育廳
主管單位: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主管單位:中共福建省委黨校
主管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主管單位:福建省林業局
主管單位:中國民主同盟福建省委員會
主管單位:福建省造紙行業協會;福建紙業貿易中心
主管單位:梅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福建市鼓樓區湖頭街96號,郵編:3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