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博采(上)》雜志是省級期刊,創(chuàng)辦于1988年,發(fā)行周期是月刊。綜合影響因子0.04,《黨史博采》雜志社(黨史博采融媒體中心)主辦,中共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主管。主要欄目有史海觀瀾、軍史鉤沉、領袖風采、周恩來麾下的將帥部長、史實考證、史林折枝等。
主管單位:中共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
ISSN:1006-8031
主辦單位:《黨史博采》雜志社(黨史博采融媒體中心)
CN:13-1117/D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創(chuàng)刊時間:1988
全年訂價: ¥ 220.00
發(fā)行周期:月刊
《黨史博采(上)》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yōu)勢,敢于爭先,是一本公開發(fā)行的綜合性刊物。秉承“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辦刊宗旨,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中國共產黨發(fā)展壯大的歷史軌跡,揭示其走向輝煌的內在規(guī)律。雜志的版式鮮活,內容豐富,品位獨特,深受黨史黨建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的青睞及廣大讀者的喜愛。此外,面對日新月異的網(wǎng)絡媒體新格局,雜志還積極適應網(wǎng)絡傳播新形式,形成了刊網(wǎng)融合、加速升級的新局面,向融媒體型雜志迅速發(fā)展。
本刊致力于通過高質量的學術研究和深入的歷史分析,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歷程及其在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所發(fā)揮的關鍵作用。期刊不僅關注歷史事件本身,還重視從理論高度對歷史現(xiàn)象進行解析,以期為現(xiàn)實提供借鑒。作為一份專業(yè)的黨史研究期刊,不僅為研究者提供了一個展示研究成果的平臺,也為廣大讀者提供了一個了解和學習中國共產黨歷史的重要渠道。無論是對于專業(yè)研究者還是普通讀者,黨史博采(上)都是一份極具價值的讀物。
[1]文稿必須采用法定計量單位,物理量符號用斜體,物理量單位用正體。帶有角標(主要是下標)的量請注意正確格式,非量的角標用正體,如角標本身為物理量,則仍為斜體。
[2]編輯部對來稿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實質性內容修改當然會征得作者同意。
[3]前言:主要概述本文的立題依據(jù)、研究思路、實驗基礎及國內外現(xiàn)狀,并應明確說明本文研究目的、創(chuàng)新性或特點等。
[4]根據(jù)論文情況可自行決定是否列舉閱讀型參考文獻;閱讀型參考文獻用文后尾注形式,以帶方括號的阿拉伯數(shù)字([1][2][3]……)順序編號排列。閱讀型參考文獻可不標注具體頁碼。
[5]表格請排為三線表,標注表序號、表題名(應有自明性)、表項名稱,表項指標值;線圖和照片應科學合理、規(guī)范清晰。
[6]稿件需附作者單位推薦信,注明單位對稿件的審評意見以及無一稿兩投、不涉及保密、署名無爭議等項。編輯部自收到稿件起3個月內向作者反饋審錄結果。
[7]作者署名:多位作者之間以逗號分隔;作者來自不同單位的,在作者名右上角注l,2…,單位分別標注,以分號隔開。并在作者單位名稱前標注2--工作單位、所在省市名、郵政編碼,加圓括號置于作者署名下方。
[8]論文如果是基金項目、國家、省部級教育教學科研立項課題成果,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或上述立項的成果,需在文章標題右上角插入腳注,并在腳注中注明項目名稱及編號(若文章無此項可省略)。
[9]正文內標題力求簡短、明確,一般不超過五級。層次序號可采用一、(一)、1.、(1)、1);不宜用①,以與注號區(qū)別。
[10]注釋序號以“①、②”等數(shù)字形式標示在被注釋詞條的右上角。頁末或篇末注釋條目的序號應按照“①、②”等數(shù)字形式與被注釋詞條保持一致。
主管單位:中共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江西省中共黨史學會
主管單位:中共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
主管單位:中共遼寧省委黨史研究室
主管單位:中共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和地方志編纂辦公室
主管單位: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主管單位:中共福建省委黨校
主管單位: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
主管單位:中共安徽省委黨史研究院(安徽省地方志研究院)
主管單位:中共山西省委黨史研究院
主管單位: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
主管單位:中共河南省委黨史研究室
主管單位:中共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lián)系出版商,地址:石家莊市和平西路265號,郵編:5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