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與行星物理論評·中英文》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勢,敢于爭先,是一本公開發行的綜合性雙月刊。旨在探索地球內部的物質構成、地震活動、巖漿運動等,以及太陽系及其他星球的形成歷史、行星大氣與表面特征的演變。它還涉及地球大氣、海洋、氣候變化等問題,以及其他行星的環境條件與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的研究。此外,該雜志還介紹最新的空間探測器、衛星觀測技術,以及地球與行星科學家們利用這些工具進行的研究成果。
該雜志欄目豐富,這些欄目在報道國內外地球物理和行星物理相關研究領域的重要科研成果,對研究領域有一定的影響或對今后的研究工作有較大的參考價值。其中,“綜述”欄目評述重要研究領域的代表性成果、研究現狀、尚待解決的問題、未來發展方向,提出今后的研究工作建議;“科研快報”扼要報道具有創新性的新科研成果和新發現;“技術報道”展示各種新技術在地球與行星物理相關領域所取得的新成果;“學術爭鳴”包括“問題討論”“學術研討”“質疑與答復”“學術建議與思考”,主要吸收那些對前沿、邊緣、熱點問題討論的論文,或對已發論文提出質疑;“新聞信息”主要報道學科動態、中國國內外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工作進展、新書評價、重要方法、技術的介紹或教程等。
[1]來稿文責自負。根據《著作權法》,結合本刊具體情況,編輯部可作修辭等文字修改、刪節,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則需征求作者意見。修改稿逾期不返回者,按自動退稿處理。
[2]每圖應有圖序、圖題、圖注和圖身。圖中的物理量用符號表示并注明單位。圖序、圖題、圖注以及所用的名詞、術語要與正文一致。
[3]前言:一般不超過300字。應重點概述研究的背景、理論依據、預期結果及意義等,一定要明確提出本文的寫作目的。
[4]為方便前后文獻對照檢查,在投稿時作者應在文內的右上角標注序號,文后的參考文獻也對應地標上序號,以免重復或漏掉文獻。
[5]研究目標和問題:明確陳述研究的目標和要解決的核心問題。確保目標明確、具體,并與課題背景相符。
[6]同一注釋里如需羅列多條同類文獻的,一般按時間順序排列,用分號隔開(但依論證重要程度排列的文獻次序除外)。同一注釋里中外文文獻混合排列的,結尾所使用的句號以最后文獻的語種所對應的格式為準。
[7]論文署名應是參與選題和設計、參與具體工作、能對研究結果負責者。作者提交的研究成果,發表后不會侵犯他人版權。作者不屬于同一單位時,在作者姓名右上角標注阿拉伯數字。
[8]投稿論文須為原創論文,且文中全部或部分內容從未以任何形式在其他任何刊物上發表,不存在知識產權等問題,不包含任何違反法律法規以及侵害他人權益的內容。
[9]文題一般字數不超過25字。正文各級標題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層次分明,可用至4級標題。
[10]摘要:一般為500~600字。研究論文摘要應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綜述論文摘要應包括論述主題、重要進展和前景展望。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大學南路5號,郵編: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