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界與海洋研究》于2016年創刊,主要刊登有關陸地邊界爭端與跨境合作研究;界河管理及跨境水資源爭端與合作研究;極地治理與極地合作研究;邊界海洋信息與技術應用研究等,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勢,敢于爭先,是一本公開發行的綜合性雙月刊。
《邊界與海洋研究》是多學科交叉綜合研究國家邊界與海洋問題的學術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是目前國內外唯一的邊界海洋問題跨學科研究期刊。
[1]公式中的外文字母的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標、數學符號、數字、公差值、絕對值和其他符號使用正確,書寫清楚。
[2]基金項目:論文涉及的課題如為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應注于文章首頁,如“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30271269)”。
[3]引征應能體現所援用文獻、資料等的信息特點,能(1)與其他文獻、資料等相區別;(2)能說明該文獻、資料等的相關來源,方便讀者查找。
[4]參考文獻著錄:執行GB/T7714—2015《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排列于文后。
[5]題名:恰當、準確、簡明、清楚的反映論文全部重要信息,盡可能將表達核心內容的主題詞放在題名開頭,保證檢索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慎用縮略語、特殊符號、疾病例數等。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
[6]來稿請附中、英文摘要、中圖分類號和關鍵詞。其中,中文摘要應在200字以上,內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要具體詳細,不能空泛而談;英文摘要應有與中文摘要對等的信息量(不少于100個實詞)。
[7]帶圈數字與腳注內容之間空一個字符。對文章中所引用的資料第一次進行注釋時,必須將該文獻的作者姓名、文獻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時間、資料所屬頁碼一并注出。
[8]作者限于主要參與論文的寫作、實驗操作、數據采集和處理,并能對文稿內容負責、解答有關問題的責任者。作者的排列順序由供稿者確定。
[9]來稿內容為作者未曾公開發表過的研究成果,不涉及泄密問題;表述力求充實精煉;引用數字、資料應給出參考文獻;凡被國內外正式出版物公開發表或已錄用的稿件本刊不予受理。
[10]正文中所有字符均使用中文、英文或其他插入的文本符號,禁止使用小圖片代替有關符號。
立即指數:表征期刊即時反應速率的指標,即該期刊在評價當年刊載的論文,每篇被引用的平均次數。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數占該刊總被 引次數的比例用以測度某期刊學術交流的廣度、專業面的寬窄以及學科的交叉程度。
影響因子:指該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證該刊前兩年發表論文的次數,與該刊前兩年所發表的全部源論文數之比。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武漢大學 | 143 | 一帶一路;公約;海洋法;仲裁;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13 | 中印;中印邊界;一帶一路;檔案;檔案資料 |
中國政法大學 | 12 | 仲裁;海洋法;爭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公約 |
復旦大學 | 12 | 地緣;一帶一路;地緣經濟;外交;爭端 |
外交學院 | 12 | 外交;中國周邊外交;周邊外交;一帶一路;語義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 11 | 外交;跨界水;跨界河流;河流;水資源 |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 | 9 | 一帶一路;印巴關系;政府;中俄;中俄關系 |
華中師范大學 | 7 | 動因;中阿關系;一帶一路;緣起;政府 |
中國海洋大學 | 7 | 政府;政令;志愿;制裁;審視 |
北京大學 | 7 | 航行自由;海洋法;政治;中國海權;地圖 |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湖北武漢市武昌區珞珈山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郵編:43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