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博》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保持優勢,敢于爭先,是一本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刊物。該雜志的創刊旨在提供一個集中展示安徽乃至全國文物工作新成果、新動態的平臺,積極探討文物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促進我國文物事業的繁榮和發展。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遵守國家有關新聞出版的方針、政策和法規,積極宣傳貫徹文物保護法。注重學術性和史料性,以嚴謹的學術態度、豐富的內容、獨特的視角和精美的印刷質量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好評。
該雜志積極收錄國內外最新的文物研究成果,為文物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舞臺,也為廣大群眾提供了一個了解文物工作、學習文物知識的平臺。以其獨特的定位、豐富的內容和專業的品質,在文物領域樹立了良好的口碑。該雜志不僅為文物工作者提供了一個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平臺,也為推動我國文物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作為一份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廣泛影響力的文物類期刊,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未來,該雜志將繼續秉承“立足安徽、面向全國”的宗旨,不斷提升辦刊質量和水平,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多優質的內容和服務。同時,雜志也將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以更好地適應數字化時代的需求和挑戰。
[1]基金項目:格式如:“基金項目類別:(項目編號×××)”。獲多個項目資助的,項目之間用“;”分隔,一般情況下不要超過2個基金項目。
[2]正文結果:在正文和圖表中按邏輯順序描述結果,緊扣主題。正文不得重復圖表中的數據,僅需強調或概述重要的觀察結果。
[3]摘要應采用第三人稱寫法,即無主語句。不要出現“本文”、“筆者”、“我們”等字樣,應一律寫成“對××進行了研究”,“分析了××現狀”,“進行了××調查”等。
[4]表格請排為三線表,標注表序號、表題名(應有自明性)、表項名稱,表項指標值;線圖和照片應科學合理、規范清晰。
[5]數字:執行GB/T15835-1995《關于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公歷世紀、年代、月、日、時刻和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
[6]來稿應為原創性成果,具有學術性、理論性、前沿性。本刊稿件處理期限為3個月,如果3個月內沒有接到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稿件。
[7]為方便前后文獻對照檢查,在投稿時作者應在文內的右上角標注序號,文后的參考文獻也對應地標上序號,以免重復或漏掉文獻。
[8]注釋采用腳注,一律置于當頁腳下,采取1、2、3……的標號,通篇連續排號。不用尾注、文末參考文獻的形式。
[9]標題層次一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二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三級標題用“1.2.”來標識,四級標題用“(1)、(2)”來標識。一般不宜超過4層。標題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
[10]稿件要求:稿件應論點明確、數據可靠、邏輯嚴密、文字精練、可讀性強。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合肥市政務文化新區翡翠路1118號出版傳媒廣場14F,郵編:230071。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